云南剑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出新步

2011-8-6 11:29:42
近几来,剑川县认真贯彻落实州委、州政府“民族文化强州”战略,坚持“文化立县”的思路,树立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当地核心竞争力的思想,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,建立健全保护机制、强化资源普查、建立名录体系、弘扬传承文化遗产,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,为剑川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文化动力。
 
  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,这个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,纳入县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整体规划。成立了剑川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工作领导组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、剑川县文化遗产管理委员会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,组建了剑川县文化遗产局。加大财政投入,县级财政每年投入的工作经费不少于50万元,同时随着财政增长而逐年增加。在剑川县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普查,先后组织专业队伍30多人、动员社会力量360多人参与,深入120多个村寨,采访220多位民间艺人,全面掌握了剑川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基本情况。通过普查和积极申报,有59项非遗项目列入国家、省、州、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,全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初步建立。

  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,剑川县人大立法将石宝山歌会确定为剑川民族节,通过立法加强“石宝山歌会”的保护和传承。在石龙村、沙溪文化站、剑川职中及 “曲之灵”文化茶苑建立“石宝山歌会”项目传承基地,为“石宝山歌会”的传承保护奠定了人才基础。开展“剑川木雕”技艺的传承和保护,在剑川职中开设“木雕工艺美术班”,在剑川古典木雕家具厂设立了“剑川木雕传习院” ,狮河木雕协会与云南技师学院合作,去年到今年实施了“万名木雕能手”计划。狮河木雕村与日本三岛郡大岛町民族传统手工业村结为姊妹村,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交流。该县还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,先后出版了《白乡奇葩——剑川民间传统文化探索》、《石宝山传统白曲集锦》、《白乡天籁——剑川民间传统音乐》、《天乐飘落的地方——白族原生态歌曲集》、《石宝山传说与剑川木匠故事》等5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著。剑川县以剑川白族民间艺术为源泉,精心创作的小白剧《益民风尚》获文化部“群星奖”金奖,白族打跳《阿勒勒》荣获云南省群众性广场歌舞大赛银奖。同时推出了剑川传统歌舞《十二月调》、《石宝山传统名曲》、《茶马古道恋歌》、《多彩剑川》等15套歌舞乐光碟,发行量达30多万张,成为剑川县220多支农村业余文艺队伍经常性表演节目,并在怒江、丽江、大理等白族聚居地得到推广普及,活跃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。


北京市昌平区北清路1号院珠江摩尔大厦3-2-1907 邮编102206    京ICP备09085994号-1
Tel:010-62119266 公司邮箱 
Fax:010-62110146 mail@justalen.com
copyright© Beijing Justalen IP Firm Law

版本所有 佳茂知识产权代理(北京)有限公司

商标注册 北京商标注册 浙江商标注册

 上海商标注册 江苏商标注册 广东商标注册

福建商标注册 成都商标注册 四川商标注册